
2024-06-19
怀揣100元起家,20年专心致志 助力企业从“小蚂蚁”长成“巨无霸”——
谢家学:永葆进取之心,永葆感恩之心
刘 杨
1992年,谢家学带着东拼西凑的100元钱,从四川的小山村辗转万里来到了无锡。
站在无锡南门的马路边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车流和鳞次栉比的楼房,只有19岁的谢家学心中满是焦虑与迷茫:没有人脉,没有资源,就连最基本的语言关都过不了,想象中来到大城市就能“做生意,赚大钱”的念头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
打道回府还是迎难而上?19岁的谢家学被逼着做出人生当中最关键的决定。
这时候,一篇《从服务员到日本邮政大臣》的文章给了谢家学信心和勇气,他被文中那个在酒店做服务员时,一遍遍擦洗马桶,直到马桶干净到能直接喝里面水的日本邮政大臣野田圣子所折服。他立即停止了抱怨,抛弃了当初想靠倒买倒卖赚快钱的想法,一头扎进不需要文凭也不需要“关系”的乡镇企业,从一个普通工人做起。
二十多年过去,那个外地来的穷酸年轻小伙儿已经成了精明能干的企业老总,他的“雄宇”牌吊篮也从行业“小蚂蚁”成长为行业“巨无霸”。
在进取中,雄宇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家学不断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从“打工仔”到“大老板”,学习是他前进的动力
直到今天,谢家学依然深深记得当初在无锡风雷五金厂的“打工”经历。
同是做铣车工,谢家学却和其他“做一天活儿拿一天工资”全凭卖苦力赚钱的工友不一样。繁重的劳动之余,别人都去休闲娱乐,唯独他还在钻研铣床技巧。仅仅用了15天时间,他就把一般人需要花上3个月才能熟练掌握的技巧全部掌握,正式出师了。
喜欢读书,喜欢思考,这个在工友眼中特别“古怪”的小伙子并没有被异样的眼光干扰,依然“我行我素”向老师傅、老技工请教一些“刁钻”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是车间领导和师傅们苦苦思索、一直在研究的“工艺改进”问题。进厂半年后,谢家学就被调入“新品车间”,这是专门生产、组装高空作业吊篮的一个新车间。正是在这里,谢家学第一次接触到了成品生产,也是第一次被这个能在高楼大厦外墙上自由升降的“大家伙”吸引,就此结下不解的“吊篮”情结。
为了能及时了解国际上其他吊篮产品的技术和现状,本来就不富裕的谢家学仍然毫不犹豫地自费到市图书馆办理了一张图书借阅证,每个星期天他都在图书馆里度过,从那里他了解到国内高空作业吊篮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也让他看到了吊篮产品巨大的市场。
凭着一颗进取心,谢家学从一名一线工人成长为企业股东代表,又从工厂走出去,带着吊篮产品去到西南打开市场,兜兜转转又选择回到无锡。2004年年底,谢家学联合朋友,合伙开办了无锡雄宇建筑机械有限公司。从此,高空作业吊篮界的一支生力军走上了舞台。
“无名之辈”何以出头?千方百计赢取客户“芳心”
创业之初,“雄宇”还是业内既无名气,又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小弟”;如今,“雄宇”已成为国内吊篮制造和设计的科技创新型“领军企业”之一,并跨行业发展模具、汽配、软件等新兴产业,产值由原来的几百万元上升到亿元级别的行业龙头。一路走来,雄宇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令同行感到讶异。
“当时,业内都认为我们企业很难发展。无论是技术和资本实力,还是企业知名度,都无法与一些国企以及老牌企业相‘抗争’。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我们企业一开始就面临着招人难、贷款难、产品销售难等各种问题,在如此困境下,甚至有业内企业视我们是开不了几年的‘短命企业’,是一只不起眼的‘蚂蚁’。”谢家学回忆起企业刚创办那几年的情形。
然而,打小就性格倔强的谢家学没有被眼前的困难与阻力所屈服。怎样用最短的时间让市场知道“雄宇”?他想了一个办法,让全国各地客户到工厂亲眼见证“雄宇”的生产和检测过程。为此,“雄宇”在无锡火车站出口处竖了一个很大的广告牌,并安排专人全天候接站,客户一到无锡就被专车接到“雄宇”工厂。这时候,公司负责人会带着客户仔细参观工厂,并将“雄宇”产品的特色详尽地告知客户。
就在大家以为接下来就是洽谈采购事宜的时候,谢家学使出了一记“怪招”——把客户送到其他吊篮企业去考察,让客户充分比较后自己做决定。“我们的吊篮质量虽不及小天鹅,但也绝对过硬,这时候我们的服务意识、以客户为本的营销策略就发挥了加分作用。”尽管亲自把潜在客户送到竞争对手那儿去,但大部分客户还是选择在参观完其他企业后回来与雄宇签订采购协议。谢家学迅速打开并占有市场的秘诀就在此。
谢家学很清楚雄宇的定位和优势,论名气比不过行业老大小天鹅,论资历拼不过申锡等本地大户,作为行业无名之辈的雄宇要怎样取胜?唯有化被动为主动。“传统吊篮生产企业习惯了订单自己找上门,躺着赚钱,并不在乎顾客的需求是什么,而我们则把客户需求放在第一位,客户提出的要求,千方百计要满足。”
就这样,曾经毫不起眼的行业“小蚂蚁”渐渐吃下了本地70%的市场份额,市民中心、海岸城、银华大厦、万达文旅城、红星美凯龙、无锡商会大厦……施工过程中使用的都是雄宇重工生产的吊篮,而在无锡市场上,建筑工地租用雄宇吊篮的份额也已超过半壁江山。
捐资助学、扶危济困,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多年来,雄宇重工在做好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同时,以强烈的社会使命感,热心滨湖慈善事业,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积极参与各项慈善公益活动。公司董事长谢家学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民建无锡滨湖三支部副主委,每年都积极参加市、区“委员献爱心、助圆大学梦”活动捐款助学;今年,雄宇重工捐赠10万元定向用于青海扶贫。
谢家学表示,重视教育、扶困助学,雄宇重工在行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支持爱心助学活动是企业服务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的好形式,既温暖了别人,也成就了企业。雄宇重工也将继续支持参与助学公益活动,为梦助力、为爱加油,让爱洒满社会,温暖更多人!
通过组织、参与多次慈善活动,谢家学对如何做慈善、如何资助贫困者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一时的贫困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让贫困者首先摆脱精神上的贫困。
“对于大多数贫困者,单纯的给钱、给物无法帮助他们彻底脱贫。简单的‘输血’是战胜不了贫穷的。”谢家学说,“提高贫困者的自我发展能力、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才是治本之策。”因此,每到一处,谢家学不只是送钱、送物,还会给予贫困者精神的引导与支持。“我真心希望,我们的善举能为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为这里的孩子带来力量和精神上的支持。”谢家学说。
而谈到商业与公益的关系时,谢家学说,商业与公益,利润和情怀、成长和贡献、小家和大家从来都不矛盾。公益不是一般的营销推广的范畴,而是以履行社会责任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策略。一个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度越高,就越能使企业高度关注自己的产品,强化管理制度,推进技术创新,促进其盈利方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商业是最有力量的行善。雄宇重工为社会创造了就业,为国家创造了税收,为追求时尚高品质生活的消费者创造出好产品。这本身就是在行善在修行。”谢家学说,“在公益慈善的过程中,雄宇重工始终坚定积善行德、助学助困的主线,在慈善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带动更多的人关注扶学、扶幼、扶贫、扶残,利用营销技能召唤更多的企业、更多的人一起参与进来。”